黑胶玩的是音乐、文化还是商业炒作?
近年来,全球黑胶唱片市场回潮,包括中国市场也一样,玩黑胶和做黑胶生意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很多黑胶唱片价格也被炒得很高,让一些想玩黑胶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在国外,黑胶就是一个音乐载体,很多人喜欢听的专辑,也会花钱买一张黑胶唱片回来听。国外很多老的唱片店做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几代人对唱片的喜爱和情怀。
但在中国,什么东西只要一流行,大家就会蜂拥而上,黑胶回潮,市场热闹起来,但缺失了黑胶该有的文化气息。
6月25日,由音乐财经和黑胶实验室主办的“音乐羊皮卷”系列沙龙——黑胶专场在北京Modernsky Lab举行,邀请了著名电台DJ有待、福声唱片店创始人王卓辉、著名DJ、乐评人翟翊,三位嘉宾在现场分享了他们与黑胶的故事及对黑胶文化的认知。
与黑胶结缘,各有各的故事
有待:在小时候那个没有磁带和CD的年代,留存的黑胶唱片只能在旧货市场找到,都是毛主席语录、眼保健操、广播体操、革命歌曲等,这是对黑胶最早的接触。后来买过一些流行和摇滚的黑胶唱片,但没想大量收藏。直到去欧洲旅行看音乐节,看到很多黑胶唱片才决定重拾爱好,把以前听过的唱片重新买回来,后来做了DJ大家都有了专用的黑胶唱片。
王卓辉:我父母很喜欢音乐,我从小耳濡目染。记得当时家里有一台上海206的唱机,看它播放的时候,从唱针下流淌出来的音乐莫名的神奇。也想过让唱片反着转会发出什么声音,有一天趁父母没在家,我一个人试着玩唱机,结果把唱机玩坏了。后来反而是父母听的少了,我听的多了,家里有李谷一春晚的唱片,还有成方圆的《小放牛》这类的唱片。
翟翊:我最初对于黑胶的认识是小学时候学校里放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的音乐,用的就是黑胶,当时就觉得很神奇。其实自己家中也有黑胶,不过就像茶几一样把它当个摆件。后来像中唱、太平洋出的一批黑胶唱片,比如李谷一、成方圆的黑胶我都有。后来出现了双卡立体声录音机,没人听黑胶了,我就很便宜的收了很多薄膜黑胶,现在看这些黑胶价值翻了100倍也不止。
这几年黑胶回潮,也代表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买黑胶,当年花300~500元买一张,现在可能要花2000~3000元甚至更高。
张有待
说不尽的黑胶情怀
有待:90年代初电子音乐刚在中国兴起,DJ也是第一批在工作上需要用黑胶的人,那时候网络消费渠道狭窄,我就每次去欧洲的时候买唱片,每次出去放音乐我也会扛着一大箱黑胶,很沉,现在肩膀都压坏了。
以前不像现在同样的歌曲人人都有,而是有的歌你有但别人没有。所以黑胶是DJ的秘密武器,每个DJ都有自己“压箱”的唱片,经常有别的DJ过来问我,这张唱片在哪买的,这才是那时候DJ的真正乐趣。
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接受不了用电脑播放音乐,也很难渡过从黑胶到CD的砍,上周去济南朋友的店里放音乐,我带了一大箱子黑胶,都是做DJ十几年放的音乐,因为我前面的DJ用U盘放歌,我的黑胶一播放出来就和他的产生了明显对比,声音清晰很多。
以前放歌的时候,会根据自己当时的状态和心情选择音乐,事后拿起那张唱片,许多记忆就会涌来。比如有的唱片是我当年参加迷笛音乐节的时候放的,上面都是土;有一张唱片是去长城的时候放的,当时在下雨,上面都是雨水;有的是在酒吧里喝多了放的,上面是酒。
每次在准备晚上的演出时,我都会想此刻的感觉是什么,我的胃是什么感觉,我的心是什么感觉,选旧唱片的时候,每一张唱片拿出来都会想,这是我在哥本哈根买的,这张是我在柏林买的,我曾经在哪个俱乐部放过。
而放在U盘里的歌就不会产生这种情愫,甚至过一段时间就会销毁掉。这些工作上的回忆都是我对黑胶有不一样情怀的原因。
翟翊
翟翊:每张黑胶无论封面还是内页,都表达了很多情感,收藏唱片的过程中总有会让我触动的小细节,比如租赁时的小收据、押金多少美元或多少港币都写的很清楚,一下让你回到那个年代。我也见过写情书的,给女孩子画画的。我这辈子我不可能经历海角七号那样翻开信件的感动,但黑胶里有很多故事,有爱的箴言、情感的表达。
我甚至在家打开喜欢的唱片时都会先洗手,我舍不得让印刷和设计有一丝玷污,拿到唱片的一瞬间我也会感觉到传承的力量。
我喜欢摇滚乐和流行文化,希望更好的记录文化,记录文化最好的载体就是实体唱片,像崔健、成方圆这些人的唱片只有在黑胶唱片里才能找到。
黑胶收藏的幸福感
翟翊:黑胶现在被炒得很贵、很神秘,但黑胶也曾被我们遗忘了一段时间,甚至现在的DJ好多已经不再用黑胶。很多东西只能在黑胶上找到,卡带上完全触碰不着,所以黑胶被炒起来也是有道理的,但不能盲目炒作。
作为黑胶藏家,我更关注的是黑胶收藏市场的价格涨落。我是那种喜欢一张唱片就会竞价拿下的人,很多朋友说,你这样会带坏市场,这是对价格的炒作。但我只知道,无论摇滚还是流行,只要是我喜欢的,我总觉得它的音色温暖、逼真、写实,它还能记录下不同的文化,所以我想收下它。
收黑胶的一种快乐是你能找到不同版本的唱片,曾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想收一张唱片,4张专辑加1张现场一共5张,我说,我眼前想到的至少就有50张,不同国家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版本。当你把这些收齐了都放在眼前的时候,你会有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有待:黑胶收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买就买一屋子。而且与某个专辑的相遇有时是一种缘分,就像有时候去唱片店买回来的,不一定就是你最初想找的那张。90年代,我曾在新华书店淘到过一张黑豹的黑胶,只用了15块钱。
黑胶价格到底贵不贵?
王卓辉:新版本的黑胶市面价格在200-300元之间,这跟CD比确实贵。但在90年代初人们一个月只挣400-500元的时候,还愿意花40-50元买一张卡带。而现在人们不光有实体载体,在网上免费下载也可以听到很多歌曲,说明从收入上看,人们的可选择性变大很多。所以一张实体的盘200-300元,我觉得就应该花钱买。但价格虚高是毫无意义的,对此我也并不赞同。
翟翊:我要纠正的观点是,大家不要老是觉得黑胶很贵,是贵族消费。其实在欧洲的跳蚤市场,有的唱片也就10块钱。即使买一些经典的黑胶也很便宜。所谓贵的黑胶,贵的只是它的版本。所以如果有心,各种渠道都可以收到价格优惠的黑胶。
我当年做台湾百佳唱片展的时候,几乎把台湾百佳的唱片都买了,唐朝乐队的没有黑胶,但唐朝出过几十张电台白牌,我希望有段历史被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分享最好的载体就是实体唱片。
唱片店的文化和情愫
有待:我经常去国外的唱片店,和店员都熟悉了,有时候我一进到店里就像回家了一样,他会知道我的喜好,给我留我喜欢的唱片,然后我们慢慢成为朋友。我也曾见过一家唱片店,手写价格标签然后粘在唱片上的,给人感觉很有热度。
后来我很想在北京开一家这样的店,正巧有个朋友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就一起开始做,我也学着手写唱片价签和唱片介绍,这些都是很让人温暖的小事情。
当时开唱片店对于我就是一个梦想的实现,但其实生意上赔的一塌糊涂。甚至在香港进了货不知道怎么运回来,费尽周折才运到北京。后来店面经营不下去只好关门。很巧的是,有一次我去福声买唱片发现货架很眼熟,原来那就是我以前店里的货架。
关于唱片店我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店里唱片多,我也允许大家试听唱片,所以也出现过丢唱片的现象,曾经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信里有200元钱和一封信,信上说,我因为当时在上学没有钱,就在唱片店里偷了一张唱片,现在工作了把钱补回来。
王卓辉
王卓辉:当时有待的唱片店撤了,我正好在开店,有一次发现了一个货架,是当时有待亲自设计的,我花了很少的钱收过来,这个货架至今还在我店里摆着。
我开唱片店十多年来,已经完全把自己的个性品味喜好融入到店里,所以来的客人也都是和我脾气性格合得来的,我觉得唱片店的经营者对店面的影响极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品的选择和审美。
翟翊:我对福声唱片有着不一样的情感,通常消磨时间都会选择那里,从天津跑过来。每当我觉得无处可去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福声,有时候会也去独音唱片,世界各地每个城市我最想去的地方一个是大排档,一个就是唱片店。
在我看来,中国有唱片店,但没有唱片店文化。真正的唱片店,唱片只是消费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种在店里的享受。而中国唱片店的店员都不一定真正热爱音乐,他们只是把它当成了一种职业。我最烦别人一直跟我推销,说刘德华出了什么专辑,每个人的审美口味不同,没必要告诉我刘德华出了什么专辑。
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哪怕像HMV、像台湾的诚品书店那样的唱片店都没有,我发现很多国内新华书店卖的都是盗版,而且特别贵,我不知道我们的版权稽查部门都在干什么,包括所有国内机场99.9%卖的都是盗版唱片,这样的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面对。我们不但没有文化,连颜面都丢了。
再版黑胶的价值
王卓辉:当年出版的老唱片已经卖光了,现在能买到的首版价格都极高,而出一批新版的正好可以弥补市场需求。很多人反映再版没有首版的音质好,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设备好,但我没有深刻感受到这样的感觉。如果因为个人喜好买一张再版作为收藏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划得来。
翟翊:我也觉得这事儿挺好,因为很多原装唱片现在已经收不到了,就像张国荣的很多黑胶唱片,花多少钱都买不到了,但唱片公司可以出彩胶。从商业的角度一张唱片可以牟取利益,对于藏家来说收到了喜爱的唱片,两全其美。
年轻人玩黑胶从何入手?
有待:年轻人收藏不要着急,慢慢来。把和每一张唱片的相识当成一场艳遇,经过五年十年之后你会发现,每一张唱片都很有意义,都是你成长经历的一部分,特别有意思。但是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不一样,别想今天就能买到多少张唱片,在上面花大把的钱,你可以随缘收藏。
王卓辉:我觉得这是个人欣赏问题,既然选择黑胶,说明你追求的是一种音乐质感上的享受,包括唱片的封面设计也适合收藏,所以不要在乎贵贱和名气,选择适合收藏的唱片,并把它当成一种享受。
翟翊:我是一个报复消费者,小时候喜欢但没有能力买,现在就想把以前垂涎已久的都收到手里,其实这也是所谓的情怀。所以年轻人要从自己喜欢的歌手、专辑、乐队开始买,而且不要让铜臭玷污了情怀。
▼杨海崧:只有实体唱片可以记录音乐人的历史和回忆
▼全球黑胶唱片销量达1988年以来最高
▼Prince1987版《The Black Album》黑胶唱片打破Discogs最贵唱片记录